汉朝为什么叫“炎汉”?

汉朝为什么叫“炎汉”?

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有一个“五德终始”学说,他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、王朝兴衰作解释。

“五德”指土、木、金、火、水五种德性或性能。邹衍将之前的王朝更替举例“虞土、夏木、殷金、周火”,这就是为何周取代殷商的原因。
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根据邹衍“水德代周而行”的论断,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将王朝定义为水德,并进行了一系列“水德”要求的改革,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,如秦朝旗帜、宫殿、以及官服等都以黑色为主,黑色为水,秦朝成为五德终始学说的第一个实践者。

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时,自称赤帝之子。赤即为红,代表火,因此称汉朝为火德(原本汉朝以土德自称,土克水,王莽新朝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火德的说法,后来汉光武帝正式承认,后世沿用),因此后人称汉朝为“炎汉”或“炎刘”。

如《三国演》第八十回写的是“曹丕废帝篡炎刘,汉王正位续大统”。

相关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