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先生读过多少书?

鲁迅先生读过多少书?

先生在《我的种痘》一文里写道,“当然,华人是不信的,很费过一番宣传解释的气力。这一类宝贵的文献,至今还剩在《验方新编》中,那苦口婆心虽然大足以感人,而说理却实在是非常古怪。”先生在文后继续写道:“《验方新编》属于‘子部医家类’者,说出来真是惭愧的很,——实在只有《达生篇》和者宝贝《验方新编》而已。《达生篇》是产科著作,清代亟斋居士(真实姓名生卒不详)撰,康熙五十四年出版;而《验方新编》则是清代鲍相璈编辑于道光二十六年(1846年的)一部以医方为主、合参医论的医书。”作为曾经的医学生,鲁迅先生对《验方新编》甚至《本草纲目》《黄帝内经》这些中医经典,自然不会放过。

我翻到了他的《狗鼠猫》一文,先生写道:“在覃哈特博士(Dr.o.dahnhardt)的《自然史底国民童话》,总算发现了那原因。记录了动物们开会的情景。”这个,不用多说了吧?

先生在《二十四孝图》中写道:“或者说,那就是《开河记》上所载的,给隋炀帝开河,蒸死小儿的麻叔谋。这《开河记》,又叫《炀帝开河记》,宋代传奇小说,描述隋炀帝令开河都护麻叔谋修筑运河的故事。”他又写道:我能在大众面前,冠冕堂皇地阅看的,是《文昌帝君阴鸷图说》和《玉历钞传》,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,雷公电母站在云中,牛头马面布满地下……文昌帝君,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。阴鸷:阴德,指暗中做有德于人的事情。《文昌帝君阴鸷图说》则是宣扬积德行善、因果报应的画集。《玉历钞传》一本宣扬“阴律”的书,成书与清雍正时期,内容是一名法号“淡痴”的修行者游历地府的所见所闻,配有插图。他在本文中还写了“师觉授《孝子传》云……”,我看到了关于《孝子传》的备注是:共8卷,今已散失。不过,要详细了解《玉历钞传》,还是要去看先生所写的《无常》一文,里面有许多的著述。“何况现在早已长大了,看过几本新书,什么《太平御览》咧,《古孝子传》咧,《人口问题》咧,《节制生育》咧,《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》咧……”

先生的《五猖会》一文中说“现在看《陶庵梦忆》,觉得那是的赛会,真是豪奢极了了,虽然明人的文章,怕难免有些夸大。”关于《陶庵梦忆》:是明朝张岱的传世名作,全书共八卷,以生动鲜明、清新醉人的文笔,从建筑花木、戏曲民俗、茶酒食物等各个方面,追忆了晚明时期的繁华景象,被誉为“一幅深刻描绘晚明社会生活风貌的历史画卷”。这是一本有关美术的书。你要是说鲁迅先生不懂美学,你看看北京大学一直使用的校徽?那可是出自先生的巧妙设计。先生继续写“一是梅姑庙,就是《聊斋志异》所记,室女守节,死后成神,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......”《聊斋志异》不用我赘述了,在中国尽人皆知,先生哪肯放过?他还说“这所谓的‘书’,是我开蒙是所读的《鉴略》。”《鉴略》——全名为《四字鉴略》,又名《鉴略四字书》,王仕云作于康熙二年,用四字一句的韵文概述中国通史。王仕云,活动于明末清初,生卒年不详,字望如,号桐庵老人,安徽歙县人。以桐城派在清朝文坛上的影响,民国年间的鲁迅先生,你敢说他不看《鉴略四字书》,鲁迅先生肯定会跟你急。

先生在《女吊》一文中写到“《九歌》中的《国殇》云:‘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。’”可见先生对屈原的《九歌》某些片段自然是烂熟于心的,他肯定读过很多屈子的“骚体”书。我又想起他对《史记》作出评价是——“史家之绝唱、无韵之离骚”,不懂史记,不懂离骚,能做出这样惊为天人的评价?而且,鲁迅先生很多改编的历史小说,也取材于本书。你能说《史记》先生没有读过?

先生在《呐喊》自序里写道:“生物学并不教,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《全体新论》和《化学卫生论》之类了。”当时民主与科学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,格物致知虽要读,但总不如时兴的知识受人追捧,先生自然会有所关注。

他在《琐记》里提到“第一个进去的学校,目下不知道称什么了,光伏以后,似乎有一时成为‘雷电学堂’,很像《封神榜》上‘太极阵’‘混元阵’一类名目。”这里提到了《封神榜》一书,《封神榜》又叫《封神演义》,它以姜子牙出山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历史背景,讲述了商周双方攻守征战,以及阐、截二教诸仙斗法、破阵、封神的故事,以姜子牙册封诸神、周武王赏封诸侯作为结局。鲁迅先生这说是“神魔小说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。你说他没看过《封神榜》?我不敢,我还敢说他看过很多其他“神魔小说”,经过对仔细的比后他才会下此结论的。

先生写的《新罗马传奇》一文里说:“苏曼殊先生也译过几首......后来收入他自印的绿面金签的《文学因缘》中,现在连这《文学因缘》也少见了。”“别有一部分人,则专意搜集明末遗民的著作,满人残暴的记录,钻在东京或其他的图书馆里,抄写出来,印了,输入中国,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,助革命成功。于是《扬州十日记》,《嘉定屠城记略》,《朱舜水集》,《张苍水集》都翻印了,还有《黄萧养回头》及其他单篇的汇集,我现在已经举不出那些名目来。”“倘说影响,则别的千言万语,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‘革命军马前卒邹容’所做的《革命军》。

哎呀,我这才翻了鲁迅先生一本书里的几篇文章,已经多到有些数不过来了。可见先生读过的书太多了,太多了。鲁迅先生曾坦言他的创作秘诀是“大约所仰仗的全是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”。然而具体数量是多少?我求助“度娘”,有人说有3850多种的,有人说4000余种。又问“知乎”,有人说“从鲁迅日记里能统计出,他从1921年到1936你那这24年里,大概买了16500多本书,这些书至少绝大部分读过甚至读过不止一遍。”这好像什么都说了,但是什么也没说。我不管了,反正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,知识性很强。无论是杂文、论文,还是小说、诗歌,其知识面遍及古今中外,天上地下,器物人事,文史哲经,读后让人如履新境,如食美味,令人增长见识,充实畅快。他的这些知识从何而来?除了密切关注社会变革,亲身感受人生冷暖,接受亲友传递的各种信息外,主要靠读书学习。正是有源源不断的输入和汲取,然后才有无穷无尽的输出。先生爱买书,爱读书,爱向同学朋友们推荐他看到的好书,他读了还会写很多书,这是确认无疑的。

鲁迅先生写的书,很多都很难读懂,读得很辛苦。如果哪天有人说:“在我的桌上有两本书,一本是鲁迅写的,另一本也是鲁迅写的。”那个人一定是我。因为,我已经沉迷于“读鲁迅”了......

☆ 作者简介:邓先许,曾为水兵,现居珠海。

原创文章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

编辑:易书生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