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皮下穿刺腎導管

經皮下穿刺腎導管

什麼是經皮下穿刺腎導管?

腎臟將血液中的廢物濾出成為尿液,經輸尿管排到小腹下的膀胱儲存,小便時膀胱收縮將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。當輸尿管受結石或腫瘤阻塞時會影響腎臟的功能,如泌尿系統同時受到感染,腎臟功能將受損。

腎導管是一條幼小的喉管,經由皮膚穿刺到腎臟內的腎盂,並把尿液引流出體外。

因為這導管是經由皮膚穿刺到腎臟,所以亦叫經皮下穿刺腎導管。

適應症:

腎水腫

腎膿腫

輸尿管梗阻

腎石或輸尿管石引致阻塞

腫瘤引致之阻塞

禁忌症/不適應症:

有出血傾向之病人

潛在性併發症:

出血

導管意外脫出

導管閉塞

尿液滲出

疼痛不適

感染

何時可以除去腎導管?

使用腎導管的時限會因病情進展程度而有很大差異,須按個別病情而定。

醫生會與你商議選擇適合的時候除去腎導管。

部份病人需作腎盂攝影術以確定輸尿管無阻塞情況,方可除去腎導管。

怎樣護理腎導管?

傷口護理:

傷口會蓋上敷料用以吸收滲出液。

保持敷料緊蓋傷口,並用膠布固定敷料。

腎導管的護理:

外出前,小心檢查導管及引流袋有否滲漏。可檢查引流袋表面及衣履是否

有沾濕。

為保持腎導管運作良好,請保持引流袋常置於腰部以下,以防尿液倒流回

腎臟。

穿著恰當並鬆身的衣服。

避免浸浴,可作淋浴。沐浴前請用膠布覆蓋敷料,如敷料沾濕可作更換。

用膠布固定導管,防止過度牽拉或扭曲導管。

如有需要我們會安排社康護士家訪,延續傷口及腎導管引流系統的護理,或可按指示到門診清洗傷口。

引流袋的護理:

尿液經導管引流到引流袋,引流袋約三份二滿時便要排放。

觀察並記錄尿液的顏色,性質及份量。

保持密封式引流系統,如非必要,不要更換引流袋。

如要更換引流袋,更換前後必須洗手。

排放引流袋的方法:

先行清潔雙手。

清潔及打開引流袋排放口。

放出尿液到量杯內,記錄份量後把尿液倒入廁盆內。

關上引流袋排放口,並確保沒有滲漏。

再次清潔引流袋排放口。

完成步驟後再清潔雙手。

飲食注意事項:

除有醫護人員特別指示外,請每日飲用不少於5 - 2公升清水或飲品。

日常生活及運動注意事項:

輕量的運動如散步均適宜

不要做動作過大之運動以防止導管因過度受牽拉引至脫落。

性生活注意事項:

可維持正常的性生活,於進行性行為前把引流袋內之尿液放清,並把喉管放進上衣裡。

旅遊及工作注意事項:

腎導管基本上並不影響旅遊及工作,除非進行之活動過份劇烈。可與醫護人員商討,必要時可索取醫生證明。

心理及情緒關注事項:

當身上置有腎導管,很多時意味著還有檢查或手術要跟進,對病者及其家人會造成一定的困擾。這時其家人更應陪伴病者面對身體及生活上的改變。

在這段困擾時期,病者更需要表達心中的感受及得到家人的諒解與支持。

如有困難,可向醫護人員提出,醫護人員會根據個別病者及其家屬的需要給予支持,教導及指引。

如有以下之情況,須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及尋求協助:

- 兩小時內引流袋內沒有小便流出

- 背痛或腰部脹痛加劇

- 感染症狀:持續發燒,震顫,腰痛

- 小便呈現混濁,有惡臭及血尿

- 腎導管脫出,移位

- 持續尿液滲漏現象

- 傷口有紅,腫,熱,痛等感染症狀

- 傷口長出肉芽

備註

以上之病人指引只是一般的資料及建議,以確保及維持閣下之健康,但不是絕對的指引.在特殊的情況下,閣下會獲得一些不同或附加的指引,請跟從醫護人員所給予的口述或書面之特別細則。

相关探索